河北献血>>新闻动态

热心男子24年前成无偿献血者 温暖城市

2017-01-09 14:05:55 来源:舟山晚报
进入移动版,省流量,体验好

叶伟民献血50次、陈宝华献血49次、翁桂芬献血42次……在市中心血站的献血登记中,有这么一批人,用他们的热血来护卫着他人的生命,用他们的热血来温暖着这座城市。

记者从市中心血站了解到,近日,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2014—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名单,舟山市再次位列其中。这已是舟山市连续第10年获此殊荣。

可以说,岛城是一座把爱心融入血液里的城市。近3年来,舟山市共采血37000余人次,采集全血1100余万毫升,每千人献血率达到11.5人次,位居全省前列,实现临床用血100%来自自愿无偿献血。

24年前他成了一名无偿献血者

“我不认识你,但我牵挂你。”在每个献血者的心里,都有一份沉甸甸的挂念是关于患者的健康

年近六旬的叶伟民是舟山名人,他的名字时不时会出现在媒体上。原因无它,只因他是舟山市献血次数最多的第一人。

1958年出生的叶伟民,曾是一名客车司机。1992年他就开始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。“我之前有过献血经验,所以对献血有一定的认识。当时市中心血站动员我成为献血志愿者时,我就同意了。”

叶伟民说,一开始献血,他瞒着家里的双亲,怕他们担心。“当时献血的间隔时间没有像现在这么严格,一般隔3个月自己就去献次血,有时用血急时就间隔1个月献一次。”而那时,叶伟民最多一次献血400毫升,最少的也有200毫升。

随着国家开始实施献血法后,对献血控制严格了,叶伟民的献血间隔时间也改为半年一次。

只要我在本地,随叫随到

接了一个电话就出门,有时明明才开车回来却又要出门……渐渐地,叶伟民的一些奇怪举动引起了双亲的注意,最后在双亲的不断追问下,叶伟民吞吞吐吐地将自己献血的事告诉了他们。看见儿子身体无恙,老人也从最先的排斥变为支持。

成了一段时间的全血献血志愿者后,市中心血站又开始动员其成为机采献血志愿者。

所谓的机采,其实就是捐献机采成分血。这种献血方式对志愿者的身体要求非常高,除以前曾参加过献血外,其体内的血小板计数要高于150×10的9次方,还要血管条件好,有点类似于像捐献干细胞,每次捐献时需要1至2个小时不等,有的人还会出现嘴麻等反应。因此这么多年来舟山市能坚持下来的捐献机采成分血的志愿者不多,仅有五六十人,很多全血捐献志愿者仅仅参加一次机采后就放弃了。“机采一般每隔28天就可以采一次,但有时候身体反应大,我就要求血站稍稍延缓一下采血的间隔时间。”叶伟民说,他每年捐献机采成分血三四次,也曾有一年达5次的记录。“有时候没有进行献血,半年时间一到我就会主动打电话给血站要求献血。”

在24年的时间里,叶伟民常常成为市中心血站有力的“血源支援站”,常常一通电话告之其急需要血时,他都会立即响应。用他的话说“只要我在本地,随叫随到”。如今,随着献血法的更改,叶伟民的献血年龄可一直延伸到60周岁。

汶川地震后,他成了志愿者

近年来,舟山市涌现出徐纳新、陈善国、冯纪萍、叶激华等一大批以热血助人的佼佼者。在市中心血站献血志愿者队伍中,这些新生力量正逐年递增。80后的方海奇就是一位活跃的献血志愿者。根据市中心血站的统计,他至今已献血21次。

37岁的方海奇是某单位驾驶员,血型为O型。他告诉记者,与市中心血站结缘,始于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。当时,方海奇被电视里播放的地震场面所震撼,就独自一人赶到市中心血站献血。“当时我第一次献血就献了400毫升。”也是从那时开始,他成为市中心血站献血志愿者的其中一员。

2010年,方海奇从献全血志愿者发展成为捐献机采成分血志愿者。无论身份怎么变化,方海奇就只有一个目标:“只要需要我随时能上。”有一次晚上9点左右,方海奇接到市中心血站的电话,急需A型血小板。当时,方海奇已上床,但接完电话后,他立即起床赶到市中心血站。等他成分血机采完后,时钟已指向了11点。

渐渐地,方海奇与叶伟民一样,献血成了一种习惯。“每隔半年,我就会主动联系一下血站,看能不能让我献次血。”如今,方海奇手上的献血证已换了四五本。新闻延伸

■献血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

2012年起,新的《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》正式施行,国家提倡献血年龄为18周岁~55周岁;既往无献血反应、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,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。

 

责任编辑:高小茹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电子报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